紀錄觀點《由島至島》

以歷史傷痛為鑑,正視他人的苦難
紀錄報導▎文╱蘇啟禎▎公視8/14、8/21週四22:00播出 ▎公視+8/15全集上架
紀錄觀點《由島至島》

1945 8 月上旬美軍相繼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,8 月中日本宣佈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。逢終戰八十週年,《紀錄觀點》將於 8 1421 號,分兩週首播廖克發導演巨作《由島至島》(290 分鐘)

出生於馬來西亞、在新加坡求學、現定居台灣的廖克發,跨越台、日、星、馬、澳等國拍攝,透過多重國族視角對照,挖掘二戰台籍日本兵在東南亞的真相,及東南亞華人和台僑的記憶傷痕,追問:誰是加害者?誰是受害人?誰該負起責任?

台籍日本兵在東南亞的真相

日本厚生省統計,二戰期間共207,183 名台灣人加入日軍,30,304 名戰死或失蹤。而另一組數字是:戰後遭審判的台籍戰犯共 190 人,遭處決 21人;而在馬來西亞檳城,3 名隸屬日本憲兵隊的台籍通譯,被指控戰爭期間虐待居民、戰俘,致數百人傷亡。這 3 名台籍通譯最後遭處決,本片受訪者楊炳煒的祖父楊樹木正是其中一人。

導演出示英戰俘證詞,請楊炳瑋唸出:「楊樹木這個人是最糟糕的,他常常虐待、拷打、折磨囚犯,他會到女囚室把人帶走,她們回來時害怕且虛弱......」楊炳瑋不諱言:「阿公是台灣人,大家說他親日,他是僱員,被日軍叫去做了一些事,村民恨他。」面對鏡頭他說:「這些都已經發生了,我不能恨我的祖父,因為他是我的親人。」「我常常去捐血,希望可以清洗前人的罪惡......

東南亞華人台僑的記憶傷痕

1941 年底日軍佔領新加坡,擔心華人抗日投共,擬「肅清」當地五萬名華人男性,但不止男性受害。蕭招娣當年八歲,爸爸出去買飯就沒有再回來,姑姑與嬰兒則被丟到空中活活刺死。事隔八十多年,她說:「我一天沒有死,都記在我的心,日本鬼這樣子!」日軍佔領馬國,霹靂州雙溪鐳有 368 位華人村民遭屠殺,幾乎滅村。前日軍現身說法:「我們在雨中埋掉了四百人,大概有一半還沒斷氣,活埋。」老村長受訪時顫抖泣不成聲:「不可以忘記!」

相對地,派遣到新加坡的前台籍軍屬楊馥成,多年來皆否認日軍暴行、台籍兵是幫兇:「那時候我們台灣人身為日本國民,國家有難,身為日本公民我們有義務要付出。」導演在片中同樣追問馬國華人:「可以用貢獻慰安婦去換取村子不被屠殺嗎?可以因為懲罰,把慰安婦的家人都公審嗎?」

本片獲 2024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、最佳音效,台北電影節百萬大獎、最佳紀錄片。廖克發藉著語氣溫和但堅定的層層追問,輔以影音史料、角色重演、南國風情的音樂、動畫拼貼、蒙太奇、疊影......,交織出這部近五小時的傑出紀錄片,籲以歷史傷痛為鑑:「我們有沒有能力正視他人的苦難?如果你聽見了它,請好好記得。」

1942 年被派至新加坡的台籍軍屬蕭錦文在片中受訪

1942 年被派至新加坡的台籍軍屬蕭錦文在片中受訪

紀錄片《由島至島》追問二戰歷史傷痕與加害責任

紀錄片《由島至島》追問二戰歷史傷痕與加害責任

《由島至島》藉由物件訴說二戰東南亞華人滄桑

《由島至島》藉由物件訴說二戰東南亞華人滄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