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們的島》櫻花鉤吻鮭的保育之路

17度C生存線,理解國寶魚的前世今生
紀錄報導▎文╱陳佳利 ▎攝影/柯金源▎公視週一22:00播出 ▎我們的島YouTube直播
《我們的島》櫻花鉤吻鮭的保育之路

背負數十公斤裝備,在攝氏 5 度的冰冷溪水中進行野外調查是什麼情況呢?《我們的島》跟隨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沈聖峰團隊的腳步,深入七家灣溪、合歡溪與羅葉尾溪,紀錄研究團隊如何進行精準的魚類普查、形態分析、鱗片年齡判讀、次世代基因體定序及孵化率調查等工作,這些調查的結果填補了長期以來櫻花鉤吻鮭基礎資料的不足,關於族群的基因多樣性、棲地適宜性以及對氣候變遷的潛在韌性,都有前所未有的新發現。

由於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三十多年的努力,台灣櫻花鉤吻鮭的數量從 200多隻增加到一萬多隻,新的研究方法因而有機會操作。

想知道這些發現對未來的保育策略帶來哪些啟示嗎?牠們為何瀕絕?如何戰勝逆境恢復族群?讓我們一起前往高山溪流,理解國寶魚的前世今生,陪伴牠們面對充滿挑戰的未來。

七家灣溪的櫻花鉤吻鮭

七家灣溪的櫻花鉤吻鮭